主要技術特點
適用范圍:減震隔震技術適用于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兩區八類”建筑必須使用減震隔震技術。采用建筑?減震隔震技術,可保障建筑物地震時正常使用,有效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兩區八類”建筑分類來源于《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 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提出了滑動摩擦和彈塑性阻尼器相結合的減震隔震新技術體系,研發了高性能耐低溫減震隔震新裝置,創新了抗震鑒定在減震隔震體系中的應用,并建立了西南地區試驗能力最強的減震隔震專項實驗室,形成了建筑減震隔震“方案設計→產品研發→施工安裝→運營維護→檢測鑒定”全生命周期成套技術,為建筑減震隔震工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主要科技創新點 提出了滑動摩擦和彈塑性阻尼器相結合的減震隔震新體系及實用設計方法: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減震隔震研究的科研院所之一,開展了基礎隔震提高多層磚房抗震可靠性的應用技術研究,提出了滑動摩擦和彈塑性阻尼器相結合的基礎隔震體系,國內首創滑動摩擦基礎隔震房屋實用設計方法,為高烈度地震區多層房屋隔震體系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開辟了隔震理論用于工程實踐的新途徑。 西昌供電局職工住宅國內首例隔震建筑(1989年建成) 研發了適用高海拔地區的高性能耐低溫減震隔震新裝置:針對隔震層阻尼器的工程應用需求,研發了制作簡便、受力可靠、耗能良好的強魯棒性反彎受控彈塑性阻尼器和自復位摩擦阻尼器;針對高海拔高烈度設防區域低溫極端環境研發了耐低溫新型摩擦擺支座,保障了高海拔惡劣氣候條件下減隔震工程的應用。 反彎受控彈塑性阻尼器自復位摩擦阻尼器 創新了抗震鑒定在減震隔震新體系中的應用:研發了基于動力測試技術的建筑減震隔震性能的測試方法、建筑物自適應激振及動力特性識別系統與方法,提高了檢測鑒定工作效率和測試精度;提出了考慮既有建筑建造年代的抗震鑒定評定方法,成果被《四川省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技術規程》DB51/5059-2015采納;開展了既有減震隔震建筑檢測鑒定工作,完成了基于精細化有限元分析的省內首個既有建筑隔震支座安全性鑒定。 建立西南地區最大的第三方檢測減震隔震實驗室:配置了建筑減震隔震領域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概念驗證、中試驗證試驗裝置,建成了西南地區試驗能力最強,資質參數最全的第三方減震隔震專項實驗室,為減震隔震裝置的研發、檢測、中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撐。 獲得科研成果 獲得榮譽1980年代初,作為全國最早開展工程抗震研究的科研機構,開展了”滑動摩擦和彈塑性阻尼器相結合的基礎隔震體系”課題研究,獲1992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四川省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技術規程》獲201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高烈度區多高層結果抗震性能評估與提升技術獲2020年度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高烈度區建筑基礎隔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減隔震結構力學性能檢驗檢測設備與技術獲2023年度中國檢驗檢測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主編規范 主編國家規范《既有建筑鑒定與加固通用規范》,參編國家標準《建筑抗震鑒定標準》、行業標準《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主編地方標準《四川省建筑疊層橡膠隔震支座應用技術標準》、《四川省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技術規程》、《四川省建筑隔震減震工程施工驗收及維護標準》、《四川省建筑消能減震技術標準》、《四川省建筑隔震設計標準》等。 目前,已獲得相關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 推廣應用情況 建立了涵蓋黏滯阻尼器等各類消能減震裝置、疊層橡膠支座等各類隔震支座、抗震支架、設備抗震鎖具等的完善減隔震/抗震產品供應體系,業務范圍涉及減隔震技術咨詢、減隔震專項設計、減隔震裝置檢測與維護更換,能為減隔震工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成功應用于宜賓臨港經開區老年養護中心、阿壩州茂縣寄宿制小學、石渠縣第三完全寄宿制小學等40余項大中型工程項目中,工程應用面積超30萬平方米。